石慧

11月14日早上6:20,天还未亮,《黄河文明探秘》课程的同学们在课程团队负责人关合凤教授的带领下早早来到AK论坛交流教室,等候参与他们第一次跨洋视频互动的活动。

在此之前,已经有两组同学完成课程学期小组任务——邀请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第一组的同学们选择了《论语》中三段经典的对话,用英文演绎和拍摄成小视频,邀请外国留学生们观看,并和他们介绍了论语和儒家思想。第四组的同学们则选择了书法作为主题,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的文房四宝和书法的不同种类等等,并热情地教他们学写汉字:“友谊长存”。


两组同学精心准备了小组报告,准备在AK论坛上分享自己完成小组任务的感受和体会。6:30,论坛正式开始,关合凤老师主持交流会,肯定了同学们克服困难准时赶到参与的积极性,并鼓励大家勇敢向美国阿克伦大学的同学们介绍中国文化,交流开心,有所收获。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的郭闰老师在大洋彼岸热情地欢迎黄河文明的同学们参加AK论坛。

随后两组同学登上讲台,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小组任务中的所感所想。第一组组长罗雪静提到了在这次活动中最大地收获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意识到了和外国人交流时语言表达要礼貌的重要性;李欣同学则分享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原来和外国人交流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困难,和他们交流很开心。


第四组的同学们给阿克伦大学的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的文房四宝、常见的书法种类以及书法对人们的意义,分享了自己在教外国留学生写汉字的故事,外国留学生漂亮的汉字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个组的同学们分享之后,在郭闰老师的鼓励下,阿克伦大学的安德里和江鼎同学用中文朗读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并请黄河文明的同学们来解释。课代表雷壁蔓用非常流利地英语详细地解释了《论语》中这段脍炙人口的句子。


接下来大家围绕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做了交流,来自阿克伦大学、目前在河南大学读博士的柯梦桐也和大家分享了他在中国感受到的一些文化差异,黄河文明的同学也向阿克伦大学的同学们提问了解美国的人的一些生活习惯。


7:30,论坛结束,中美两国师生愉快地跨洋“合影”留念。

黄河文明的同学们通过参加此次AK论坛的交流,收获颇丰。

雷壁蔓:今天上午参加了AK论坛,探讨了黄河文明,我感受颇深。我们组准备了关于孔子的话题,虽然在制作视频中不太完美,但我觉得我们组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对于我自己的那部分演讲,开头心里很紧张,因为自己的口语表达不是很强,但后来讲完后,也放松了一些。再后来,在我们与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回答安德里的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那句话时,我还是比较紧张,在过程中我其实不知道自己解释的对不对,包括后来大家提到了关于汉语的语法,然后就想到了自己看到的一个关于外国学生做中国听力的视频,所以后来提问了那个问题,想表达不仅是黄河文明,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早晨,对我而言,不是在于我的口语表达的是否流利,而是对我来说,不太敢与别人用英语交流,今天我敢于用英文交流,迈出这一步,对我来说,本身就是种进步和成长!


备注:中美大学生AK(Akron-Kaifeng)论坛,始于2010年,是由河南大学教务处、国际汉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网络信息中心和美国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荣誉学院组织的学生视频交流活动。